家乡的风俗藏着哪些秘密?看完这篇作文你就懂了

游戏中心 2周前 阅读:3 评论:0

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村庄吗?

每年腊月二十四,我们村的灶王庙前总会准时亮起煤油灯。天还没擦亮,家家户户的烟囱就飘出带着艾草香的青烟——这是我们皖北小村特有的"送灶"仪式。大人们说,这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工作,得用黏牙的麦芽糖封住他的嘴。


为什么要在门框插柏树枝?

送灶仪式最让我着迷的,是每家每户都会在门框上别两枝青翠的柏树枝。问过奶奶才知道,这可不是简单的装饰。柏树四季常青,象征家宅平安,枝条上的12对叶片代表月月红火,枝头必须朝东南方向,据说这样能接住新年第一缕阳光。

家乡的风俗藏着哪些秘密?看完这篇作文你就懂了


糯米团子里的玄机

仪式高潮是全家围坐捏糯米团子。看似普通的白团子,其实每个都有讲究:
- 拳头大小的给灶王爷当干粮
- 包着硬币的会放在米缸底
- 捏成小狗模样的要摆在门槛边

记得八岁那年,我偷偷把包着五毛钱的团子烤着吃,结果硌掉了半颗牙,现在想起来还腮帮子发酸。


消失的童谣声

以前送灶日最热闹的,是孩子们举着竹篾灯笼满村跑,唱着"二十三糖瓜粘,二十四扫房子"。如今柏树枝还在门框上摇晃,但会扎灯笼的老人只剩三五个,童谣声也被手机游戏音效取代。去年我跟堂弟尝试教村里小孩唱老调子,他们倒学得快,就是总把"扫房子"改成"扫二维码"。


站在贴满瓷砖的新房前,我忽然明白这些风俗就像老屋门前的青石板,表面看着陈旧笨拙,底下却连着一代代人的温度。或许明年该带着城里同学回来看看,让他们知道智能手机拍不出的年味,都藏在奶奶布满裂口的陶土糖罐里。

《家乡的风俗藏着哪些秘密?看完这篇作文你就懂了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蓝天收藏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