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的风俗藏着哪些外人看不懂的仪式感?

游戏中心 2周前 阅读:3 评论:0

二婶总说:"咱们镇上的端午过得比城里人结婚还热闹!"这话不假,当我第一次带大学室友回乡过节时,他们举着手机录像的手就没放下来过。

粽香里的乡愁密码

裹着露水的芦苇叶在井台边堆成小山,这是镇上妇人们天不亮就去江滩采的。我奶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,能在三秒钟内把两片粽叶卷成尖底漏斗。“粽叶裹住的不只是糯米,更是代代相传的牵挂”,她总这么念叨。镇里特有的四角粽造型,据说是明朝戍边将士头盔的变形,每个棱角都藏着保家卫国的祈愿。

家乡的风俗藏着哪些外人看不懂的仪式感?


龙舟鼓点中的生存哲学

二十八个精壮汉子赤膊站在龙舟上,鼓槌落下的刹那,江面炸开三十朵水花。“划桨节奏要跟着心跳走”,领桨的六叔公脖子上青筋暴起。这种传了十五代的木制龙舟,船头必须用三十年以上的香樟木雕刻,据说这样的龙舟划起来能让江水自动让道。最神奇的是,哪怕暴雨倾盆,只要鼓声不停,龙舟队就敢在浪尖起舞。


艾草熏出来的镇宅结界

端午正午十二点,家家户户门楣突然同时冒出青烟。“五毒虫最怕陈艾烟”,我妈踩着梯子把晒干的艾草捆成长剑形状。隔壁瘫痪三年的王大爷,这天必定挣扎着起来,用还能动的左手在门框上按个艾草灰手印。这种带着草药味的"结界",据说能让瘟神在巷口自动转向。


如今我在城市求学,每年端午前总会收到奶奶寄来的真空粽子。塑料包装上凝结的水珠,恍惚间又让我看见老井台边那摞滴着晨露的芦苇叶。或许风俗从来不是用来理解的仪式,而是游子安放心灵的锚点——只要江边的龙舟鼓还在响,漂泊的人就知道该在哪个月夜靠岸。

《家乡的风俗藏着哪些外人看不懂的仪式感?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蓝天收藏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