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那些鲜为人知的奇怪风俗 你知道几个?

游戏中心 2周前 阅读:3 评论:0

端午不划船要赛"木筏"?

每到端午节,我们村口小河就会传来"咚咚"的敲击声。全村男人扛着自制的木筏参赛,这种木筏必须用当年砍的毛竹扎成,筏头要插三根染红的芦苇。去年爷爷带着我扎筏子时,特意用烧红的铁钉在竹筒上烫出龙鳞纹,他说这样木筏下水才会"活过来"。

比赛当天,二十多架造型各异的木筏挤在河道里,裁判一声铜锣响,汉子们不是用桨划水,而是用特制的木槌猛击水面,激起的浪花能溅湿岸边看热闹的人。我至今记得张叔的筏子被水浪掀翻时,挂在筏尾的雄黄酒坛在河里漂流的滑稽场面。

家乡那些鲜为人知的奇怪风俗 你知道几个?


中秋夜为什么要"偷月亮"?

八月十五晚上,村里小孩会举着掏空的柚子皮当灯笼,挨家挨户"偷"供桌上的月饼。这个行为不仅不被骂,主人家还要假装没发现。我七岁那年跟着堂哥去李奶奶家偷贡品,她家看门的大黄狗追着我们跑了半条街,最后叼走了我手里的芝麻饼。

更特别的是拜月仪式——每家要在院子里摆九碗清水,水中倒映的月亮会被认为具有治病功效。去年王婶得了眼疾,我妈连夜端了碗"月亮水"送去,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,但王婶说那晚睡得特别踏实。


这些习俗从何而来?

听村志记载,我们村先祖是明代水师后裔,赛木筏其实是模拟战船操练的变形。而中秋偷贡品的传统,源于古代村民为躲避战乱藏在山里,靠"偷取"山下地主供品度日的故事。地理老师还发现,村后山形如弯月,可能与拜月习俗密切相关。

如今看着城里回来的年轻人用手机拍木筏比赛,用塑料袋装"偷"来的月饼,我突然意识到,这些看似古怪的习俗,就像爷爷烫在竹筏上的龙鳞纹,在新时代的河水里,正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。

《家乡那些鲜为人知的奇怪风俗 你知道几个?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蓝天收藏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