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风俗知多少?这些传统你了解几个
为什么说春节是家乡最热闹的节日?
每年腊月廿三,村里家家户户都会“送灶神”——用麦芽糖黏住灶王爷的嘴,让他上天只说好话。除夕夜的“年夜饭”必须摆满八道菜,鱼头要朝着长辈,寓意年年有余。最让我期待的,是长辈递来的红纸包压岁钱,摸起来沙沙作响,藏着对新年的祝福。
端午节的粽子为什么用竹叶包?
家乡的端午从不缺龙舟鼓声,但最特别的要数包粽子。奶奶总说:“竹叶裹糯米,邪气不敢近。”她将泡软的竹叶折成漏斗状,塞入红豆和咸肉,再用草绳扎紧。蒸煮时竹香渗入米粒,咬一口满嘴清香。邻居们还会在门头挂艾草菖蒲,说是能驱赶“五毒”。
中秋祭祖有什么讲究?
八仙桌抬到院子中央,正中摆着雕花月光饼,两侧码着柿子、菱角。爷爷点燃三炷香,带着全家朝月亮鞠躬。祭拜后,孩子们举着点燃的柚子灯满村跑,果皮上雕刻的玉兔在烛光中忽明忽暗。大人们常说:“月圆人圆,祖先看着呢。”
如今在城市读书,超市随时能买到真空粽子,中秋的月饼包装越来越精致。但记忆里竹叶的清香、月光饼上的糖霜,还有灶王爷画像前融化的麦芽糖,这些带着泥土气的风俗,才是刻在骨子里的家乡味道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蓝天收藏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