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风俗知多少?南北年俗差异大对比

游戏中心 2周前 阅读:4 评论:0

我生长在闽南沿海的小渔村,这里的风俗就像海风般带着咸涩的独特气息。每年正月初九"天公生",整个村子都会变成流动的红色海洋。

凌晨三点鞭炮炸响,家家户户在庭院摆出五层供桌,三层糕、六色果、整头猪羊叠成小山。母亲总要反复检查供品位置:"凤梨要朝东南,金纸得压在香炉下,这样天兵天将才能找准咱家。"去年我偷吃供桌上的红龟粿,被奶奶追着绕祠堂跑了三圈。

家乡风俗知多少?南北年俗差异大对比


村里人最看重"送王船"仪式。每三年造一艘十米长的木质宝船,船舱装满纸扎的金银财宝。择吉日那天,八百壮汉抬着王船巡游全村,所到之处家家焚香跪拜。去年我挤在人群里,看见船桅擦过电线冒出火星,老道士却淡定念咒:"这是王爷在收妖呢!"


对比北方朋友的春节,发现有趣差异:他们除夕吃饺子,我们必备血蚶;他们守岁到零点,我们拜天公要通宵;他们窗花贴福字,我们门楣挂榕枝。但无论南北,藏在习俗里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

现在年轻人外出打工,很多仪式都简化了。但每年腊月,村里微信群总会突然活跃起来,在外做程序员的阿强哥总会问:"今年谁家做了碗糕?给我留两个放冰箱啊!"海风裹着香火味钻进窗缝时,我总觉得这些古老习俗像锚,把漂泊的船牢牢系在故乡的码头。

《家乡风俗知多少?南北年俗差异大对比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下载文档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蓝天收藏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相关推荐

文章排行